老子道德经释本
老子道德经释本发表时间:2006-8-23 23:36:33
老子道德经释本
老子道经
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
一章
道,可道,非常道;名,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,天地始;有名,万物母。常无,欲观其妙;常有,欲观其徼*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*徼-音叫,边界。
道,可以讲,非寻常之道;名,可以命,非恒常之名。天地之始称为无,万物之母叫做有。常于“无”处探其微妙;常从“有”处察其疆域。此两者同出于道而异其名,都谓之玄,玄妙幽深,自然奥秘之门。
二章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*,成功不居。夫唯不居,是以不去。
*恃-音是,矜持。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是相对于丑;皆知善之为善,是相对于恶。同样:有与无相对而相生,难与易相对而相成,长与短相对而相形,高与下相对而相倾,音与声相对而相和,前与后相对而相随。因此,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处事,以不言的方式施教。万物兴作而不言辞,万物生发而不据有,万物调理而不自恃,成功而不居功。因其不居功,所以不会消逝。
三章
不上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盗;不见可欲,使心不乱。圣人治: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知无欲,使知者不敢为,则无不治。
不崇尚贤能,使民不竞争;不以稀有之物为贵,使民不偷盗;不宠现美色,使民心不乱。圣人治民:虚怀其心,充实其腹,淡泊其志,强健其骨。常使民保持无知无欲,使心智机巧者不敢妄为,则无不治。
四章
道冲,而用之久不盈。深乎!万物宗。挫其锐,解其忿,和其光,同其尘。湛常存。吾不知谁子?象帝之先。
道虚而空,用之历久而不满盈。深幽!是万物之宗。挫其锐气,解其怨忿,和其光焰,混同于尘。清湛无形而常存。我不知其从何而生?好像在先帝之前便已存在。
五章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*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之间,其犹橐*蘥。虚而不屈,动而俞出。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
*刍-音除,草。刍狗-草扎的狗,祭祀用,用后弃之。*橐蘥-音驮月,风箱。
天地不仁,将万物当做刍狗;圣人不仁,将百姓当做刍狗。天地之间,犹如风箱。空虚而不可屈,鼓动而风愈出。言令多则气数穷,不如内敛自省。
六章
谷神*不死,是谓玄牝*。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
*谷神-谷为空,神为灵。*牝-音聘,雌、阴。玄牝-玄妙之母。
空灵不死,就是玄牝。玄牝之门,是天根地根。天地之气绵长若存,用之不竭。
七章
天长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长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久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。
天长地久。天地之所以能长久,因其不为自身而生,所以能长久。因此圣人退身其后反而身先,置身度外反而身存。以其无私之心,反成其有私之利。
八章
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,又不争。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人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上善如水。水善于便利万物,又不与之相争。处于众人厌恶之地,故接近于道。居住选善地,修心选善源,交往选善人,言辞选善信,从政选善治,做事选善能,行动选善时。因为不相争,便无过失。
九章
持而盈之,不若其以。揣*而锐之,不可长保。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成、名遂、身退,天之道。
*揣-音追,捶击。
聚敛盈满,不及其用。捶打锋锐,不可长保。金玉满堂,无法守住。富贵而骄,自招灾祸。功成、名就、淡然而退,是自然法则。
十章
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?专气致柔,能婴儿?涤除玄览,能无疵?爱人治国,能无为?天门*开阖*,能为雌?明白四达,能无知?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*天门-人体头顶的百会穴。据传炼气至深时,可自然开合。*阖-音合,关闭。
让身心合抱为一,能无分离吗?聚气致柔,能为婴儿吗?排除杂念观览玄境,能无瑕疵吗?爱民治国,能清静无为吗?天门开合,能安顺如雌吗?明白四达,能无知无觉吗?生气畜气,气生而不有,气行而不恃,气长而不宰,是入道的法门。
十一章
三十辐共一毂*,当其无有,车之用。埏*埴以为器,当其无有,器之用。凿户牖*以为室,当其无有,室之用。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
*毂-音古,古车轮中心圆木。*埏埴-音山直,和泥制陶器。*牖-音有,窗户。
三十根轮辐共一个轮毂,轴孔为空,车轮才能转动。捏粘土为器,器中为空,才能盛物。凿门窗为室,室中为空,才能住人。有提供便利,无发挥作用。
十二章
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*;驰骋田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。故去彼取此。
*口爽-胃口伤败。
缤纷色彩令人眼花;嘈杂乐音使人耳聋;美味佳肴让人倒胃;驰骋围猎,令人心发狂;稀有之物,令人行为失常。所以圣人重内观不求外视。故去外取内。
十三章
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?辱为下。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,为我有身。及我无身,吾有何患!故贵身于天下,若可托天下;爱以身为天下者,若可寄天下。
宠辱若惊,畏祸如命。什么叫宠辱(若惊)?(宠为上,)辱为下。得到也惊,失去也惊,这就是宠辱若惊。什么叫畏祸如命?我所以有祸,因为我有私身。我若无私身,我有什么祸!因此贵天下同于自身者,也许可以托付天下;爱天下同于自身者,也许可以寄托天下。
十四章
视之不见,名曰夷;听之不闻,名曰希;抟*之不得,名曰微。此三者不可致诘*,故混而为一*。其上不曒*,在下不昧*。绳绳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。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忽恍。迎不见其首,随不见其后。执古之道,以语今之有。以知古始,是谓道已*。
*抟-音团,博。 *诘-音杰,追问。 *曒-音绞,明。 *昧-音妹,暗。*已-纪,开端。
看它不见,叫夷;听它不到,叫希;摸它不着,叫微。这三者无法追究,所以混为一体(有人将此物解作“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”,可参考)。其上不明,其下不暗。连绵不断不可名状,回归于无物状态。这种无形之状,无物之象,就是“忽恍”。迎面看不见其首,随后看不见其尾。用古代自然法则,验证今天的世间万物。知道古之起始,是道的开端。
十五章
古之善为士者,微妙玄通,深不可识。夫唯不可识,故强为之容:豫若冬涉川,犹若畏四邻,俨若客,涣若冰将释,敦若朴,混若浊,旷若谷。熟能浊以静之?徐清。安以动之?徐生。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夫唯不盈,能弊*复成。
*弊-敝,破旧。
古代修道高人,微妙玄通,高深莫测。因其莫测,只能勉强形容:谨慎小心像冬涉冰川,犹犹豫豫似畏惧四邻,庄重像宾客,涣散似冰将消融,敦厚像朴木,混沌如浊水,旷达似深谷。谁能浊中取静?徐徐澄清。安中求动?徐徐而生。保持这种状态的人,不求圆满。
惟其不求圆满,能够敝而成新。
十六章
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。夫物云云,各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,复命曰常*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忘作,凶。知常容,容能公,公能王*,王能天,天能道,道能久,没身不殆。
*王-各本参照,应为“全”字之误。*常-指自然规律。
使心境虚寂到极致,守持宁静(进入道境)。万物生生灭灭,我观察其循环往复。世间万物,都各归其根。归根称入静,入静叫复命,复命为常,知常则明。不懂自然规律,轻举妄动,凶险。知常能包容,包容能公道,公道能周全,周全能顺天,顺天能悟道,悟道能长久,终身无危险。
十七章
太上,下*知有之;其次,亲之豫之;其次,畏之侮之。信不足,有不信!由其贵言。成功事遂,百姓谓我自然。
*下-各本作“不”。
最好的君王,民不知有他;差一些的,亲近他爱戴他;再差的,畏惧他轻侮他。诚信不足,便有不信!由于(君王)贵其言,功成事遂时,百姓说这是我自然结果。
十八章
大道癈,有人*义。智惠出,有大伪。六*亲不和,有孝慈。国家昏乱,有忠臣。
*人义-与各本参照应为“仁义”。*六亲-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。
道德沦丧,产生仁义。智慧出现,伪诈横行。家庭不和,倡导孝慈。国家昏乱,彰显忠臣。
十九章
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民*弃义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
此三者,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: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
*民-与各本参照应为“仁”字。
绝弃“圣智”,对民有利百倍;绝弃“仁义”,使民回复孝慈;绝弃“巧利”,让盗贼消踪匿迹。此三绝,仅靠文令还不足,故令其有所归属:保持纯朴本色,少私念寡贪欲。
二十章
绝学无忧*。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?善之与恶,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。忙*兮其未央!众人熙熙,若享太牢,若春登台。我魄未兆,若婴儿未孩。乘乘*无所归!众人皆有余,我独若遗。我愚人之心,纯纯。俗人昭昭,我独若昏。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。淡若海,漂无所止。众人皆有已,我独顽似鄙。我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。
*绝学无忧-各本为上章末句。*忙-茫,荒借字。*乘-音剩,史书。
绝弃学问无忧患。听从与阿谀,相差多少?美善与丑恶,有多少区别?人所怕的,不可不怕。人心荒荒无尽头!众人追名逐利,如享用盛筵,似春游登台。我无动于衷,像未会笑的婴儿。乘史遨游无归处!众人都有富余,唯独我似被人遗弃。我的愚人之心,纯洁质朴。俗人都清醒,唯独我糊涂。俗人都精明,唯独我蒙昧。恬淡如海,漂泊无止。众人都有作为,唯独我顽愚似粗鄙。我偏与众不同,而贵天地之气。
二十一章
孔得*之容,唯道是从。道之为物,唯恍唯忽。忽恍中有象,恍忽中有物。真冥中有精,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自古及今,其名不去,以阅众甫。吾何以知众甫之然?以此。
*得-德。
大德的法则,以道为准绳。道作为物,只能用“恍惚”来形容。惚恍中有影象,恍惚中有形物。幽暗中有精华,其精华十分真切,其中蕴含着客观真理。从古到今,其作用一直存在,以汇聚万物之起始。我怎么知道万物起始的形态?以此。
二十二章
曲则全,枉则正;洼则盈,弊*则新;少则得,多则或*。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古之所谓「曲则全」,岂虚语?故成全而归之。
*弊-敝,破旧。*或-惑。
曲则成全,弯则矫正;洼则盈满,敝则出新;少则获得,多则迷惑。所以圣人以守道为天下范式。不固执己见,能明达;不自以为是,能彰显;不自吹自擂,能有功;不妄自尊大,能长久。由于不与人相争,所以天下无人能与其相争。古人所说的“曲则全”,岂是空话?的确能得到成全的结果。
二十三章
希*言自然。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熟*为此?天地。天地上*不能久,而况于人?故从事而道者,道德*之;同于德者,德德之;同于失者,道失之。信不足,有不信。
*希-稀,寂静无声。*熟-孰。*上-尚。*德-得。
大自然无言。旋风不能刮一早朝,暴雨不能下一整日。谁如此?天地。天地都不能持久,何况于人?所以从事于道者,可以得道;与德为伍者,可以明德;迷失本性者,与道无缘。诚信不足,便有不信。
二十四章
企者不久,跨者不行,自见不明,自是不彰,自伐无功,自矜不长。其在道,曰余食赘行,物或有恶之,故有道不处。
踮着脚立不久,跨着步不能行,固执己见者不明,自以为是者不彰,自吹自擂者无功,妄自尊大者不久。于道而言,叫残羹赘肉,令人厌恶之物,非有道者所为。
二十五章
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漠!独立不改,周行不殆,可以为天下母。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返。道大,天大,地大,王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王处一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有物混然而成,先于天地而生。空寂无声!独立而永恒,循环不息,可以为天下之母。我不知其名,勉强称之为道,勉强取名为大。大而远逝,逝致辽远,远极而返回本源。道大,天大,地大,王大。环宇中有四大,王居其一。人效法地,地效法天,天效法道,道效法自然。
二十六章
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是以君子终日行,不离辎重,虽有荣观,燕处超然。如何万乘之主,以身轻天下?轻则失臣*,躁则失君。
*臣-与各本参照应为“根”字。
重为轻之根,静为躁之君。于是君子终日修行,不离本性,虽有荣观幻景,不喜不惊。为何大国之君主,重自身而轻天下?轻则失其根本,躁则失其主宰。
二十七章
善行,无辙迹;善言,无瘕谪;善计,不用筹策*;善闭,无关键不可开;善结,无绳约不可解。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而无弃人;常善救物,而无弃物。是谓袭明。善人,不善人之师;不善人,善人之资。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虽知大迷,此谓要妙。
*筹策-古代计算用具。
善于行路,不留痕迹;善于言辞,无可挑剔;善于计算,不用算具;善于关闭,无栓梢而打不开;善于捆扎,无绳索而解不脱。因此圣人常善于救人,而无弃人;常善于救物,而无弃物。这就是承袭明德。善人,是不善人的老师;不善人,是善人的资本。不贵其老师,不爱其资本,大智若愚,是领会的要点。
二十八章
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蹊*。为天下蹊,常德*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常得*不忒*,复归于无极。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为天下谷,常得乃足,复归于朴。朴散为器,圣人用为官长。是以大制无割。
*蹊-音希,小路。有作溪、奚,奚-奴隶。*得-德。*忒-音特,差错。
知其雄健,守其雌弱,做天下蹊径。成为天下蹊径,常德便不离失,复归于人生之初的婴儿状态。知其清白,守其污黑,做天下范式。(成为天下范式,)常德便无差错,复归于天地未生的无极状态。知其荣耀,守其耻辱,做天下川谷。成为天下川谷,常德得以充足,复归于未经雕琢的质朴状态。朴木剖散制成器,用圣人之道成为官长。所以大制作无割弃。
二十九章
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夫物或行或随,或嘘或吹,或强或羸*,或接或隳*。是以圣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*羸-音雷,衰弱。*隳-音灰,毁坏。
将欲夺取天下而妄为,我看他不能得逞。天下乃神圣之器,不可妄为。妄为者必败,占有者必失。事物或前行或后随,或轻嘘或猛吹,或强健或衰微,或承接或弃毁。所以圣人去除过份,去除奢华,去除骄纵。
三十章
以道作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,其事好还:师之所处,荆棘生。故善者果而已,不以取强。果而勿骄,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不得以,是果而勿强。物牡*则老,谓之非道,非道早已。
*牡-“壮”字之误。
有道之君,不以武力逞强于天下,那样做反遭报应:大军屯扎之处,荆棘丛生。所以善战者达成战果而已,不采取强横的姿态。果而不傲慢,果而不自负,果而不自夸,果而出于不得已,这就是果而不强横。物强壮则衰老,叫做非道,非道早亡。
三十一章
夫佳*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恶之,故有道不处。君子居则贵左,用兵则贵右。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恬惔*为上,故不美,若美之,是乐杀人。夫乐杀者,不可得意于天下。故吉事尚左,凶事尚右。是以偏将军居左,上将军居右。杀人众多,以悲哀泣之;战胜,以哀礼处之。
*佳-“隹”字之误,隹-音维,同惟。*惔-音淡,淡泊。
兵器,是不祥之器,人所厌恶之物,所以有道者不用。君子平时贵左,打仗时贵右。武器是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才使用,以恬淡之心为上,不要以此为美,如果以此为美,就是以杀人为乐。凡以杀人为乐者,不可能得天下人心。吉事尚左,凶事尚右。因此偏将军居左,上将军居右。杀人众多,以悲哀之心对待;战胜之后,要向亡灵致哀。
三十二章
道常无名。朴虽小,天下不敢臣。王侯若能守,万物将自宾。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人莫之令而自均。始制有名。名亦既有,天*将知止。
知止不殆。譬道在天下,犹川谷与江海。
*天-有谓“夫”字之误。
道恒常而无名。其质虽小,天下不敢役使。王侯若能守持道,万物将自动宾服。天与地相合,降下甘露,人没有施令而自然均匀。天地初始创制物名。物名尽有,天将知止。
知止便无危险。比喻道在天下的地位,犹如川谷汇于江海。
三十三章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,强行有志。
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寿。
了解别人者智慧,了解自己者明达。战胜别人者有力,战胜自我者强大。知足者富有,勉力而为者有志。
不失其所有者持久,死而不消亡者长寿。
三十四章
大道汜*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成功不名有。爱养万物不为主,可名于大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*汜-音寺,决出又流入主干之水。有作“泛”,泛滥。
大道如决堤之水,可左可右。万物赖其为生而不言辞,成功而不称功。惜养万物而不为主宰,可称为大。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,反而能成为大。
三十五章
执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太。乐与饵,过客止。道出言,淡无味,视不足见,听不足闻,用不可既。
执住道的形象,天下归往。归往而不妨害,安宁太平。声色与美食,能使过客止步。道说出口,淡而无味,视不足以见,听不足以闻,用则不可尽。
三十六章
将欲翕之,必故张之;将欲弱之,必故强之;将欲癈之,必固兴之;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是谓微明。柔胜刚,弱胜强。鱼不可脱于渊,国有利器,不可示人。
*翕-音吸,收拢。
将要收拢,必先扩张;将要削弱,必先加强;将要废弃,必先兴盛;将要夺取,必先给予。这是隐其明意。柔可胜刚,弱可胜强。鱼不可脱离水,国家武力,不可炫耀。
三十七章
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侯王若能守,万物将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。无名之朴,亦将不欲。不欲以静,天下将自正。
道恒常无为而无所不为。侯王若能守持,万物将自然演化。演化而欲兴作,我将以原始质朴使其镇定。原始质朴,也将不欲。不欲则清静,天下将自然平正。
老子德经
三十八章
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。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上德无为而无以为,下德无为而有以为。上仁为之而无以为,上义为之而有以为。上礼为之而莫之应,则攘臂而仍之。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夫礼者,忠信之薄,而乱之首。前识者,道之华,而愚之始。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,居其实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。
上德不拘于形,所以有德。下德拘于形式,所以无德。上德无为而无所求,下德无为而有所求。上仁作为而无所求,上义作为而有所求。上礼作为而无回应,则强拉硬拽。故失道而后有德,失德而后有仁,失仁而后有义,失义而后有礼。所谓“礼”,忠信浅薄,是祸乱的起首。预卜先知,是道之皮毛,愚昧的开始。所以大丈夫处身敦厚不处身浅薄,守持朴实不守持浮华。故去薄华而取厚实。
三十九章
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。天无以清,将恐裂;地无以宁,将恐发*;神无以灵,将恐歇;谷无以盈,将恐竭;万物无以生,将恐灭;侯王无以贞,将恐蹶。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是以侯王自谓孤、寡、不毂*,此其以贱为本耶非?故致数车*无车。不欲琭琭如玉,落落如石。
*发-音废,通废。*毂-音谷,通谷。*车-有作“誉”。
以往得一统者:天得一而清明,地得一而安宁,神得一而验灵,谷得一而充盈,万物得一而滋生,侯王得一而天下为政。天无以清明,恐怕会崩裂;地无以安宁,恐怕会荒废;神无以验灵,恐怕会消散;谷无以充盈,恐怕会枯竭;万物无以滋生,恐怕会绝灭;侯王无以为政,恐怕会倾覆。所以贵以贱为根本,高以下为基础。于是侯王自称谓孤、寡、不谷,这是以贱为本吗?因此拆车而数以致无车。不欲珍稀如玉,零落如石。
四十章
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反复是道的运动,微弱是道的功用。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四十一章
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为道。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,夷道若类*,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,广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质真若渝,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道隐无名。夫唯道,善贷且善*。
*类-古通“颣”,颣-音类,疙瘩。*善-各本后有“成”字。
上士闻道,勤勉施行;中士闻道,似记似忘;下士闻道,大声嘲笑。不笑不足以为道。所以《建言》中说:明道好似暗昧,进道好似倒退,平道好似坷颣,上德好似虚谷,大白好似黑污,广德好似不足,建德好似低俗,质真好似背叛,大域无边际,大器晚成型,大音无声响,大象无形踪。道隐秘而无名。唯有道,善施且善成。
四十二章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人之所恶,唯孤、寡、不毂,而王公以为称。故物或损之而益,或益之而损。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:强梁者不得其死,吾将以为教父。
道生一(元气),一生二(阴阳),二生三(阴阳交合),三生万物。万物背负阴而怀抱阳,阴阳冲消而调和。人所厌恶的,就是孤、寡、不谷,而王公用来自称。事物有的因减损而受益,有的因增益而受损。人教我的,我也教人:残暴者不得好死,我将做为教人的首条。
四十三章
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无有入于无闻*。是以知无为有益。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*闻-“间”字之误。间-间隙。
天下最柔软之物,可驰骋于天下最坚硬之物中。无有可以进入无间。因此知道无为有益。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少能达到。
四十四章
名与身熟亲?身与货熟多?得与亡熟病?是故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名声与身体哪个更亲近?身体与财物哪个更重要?得到与失去哪个更有害?因此过分爱好必招大破费,过多畜藏必致死厚殓。所以知足不招辱,知止无危险,可以长久。
四十五章
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躁胜塞*,静胜热,清静以为天下正。
*塞-“寒”字之误。
大成之器好像有缺,而其用不旧。大盈之物好像空虚,而其用不穷。大直像弯屈,大巧像笨拙,大辩像木讷。躁动可胜寒,安静可胜热,清静是天下正道。
四十六章
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;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罪莫大于可欲,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。
天下有道,人们放马取粪;天下无道,战马产仔于荒郊。罪大不过贪婪,祸大不过不知足,咎大不过欲壑难填。因此以知足为满足,常足。
四十七章
不出户,知天下;不窥牖,见天道。其出弥远,其知弥近*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名*,不为而成。
*近-“少”字之误。*名-通“明”。
不出家门,知天下情状;不看窗外,见天道伦常。出行越远,所知越少。所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不为而成。
四十八章
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之,以至于无为。无为无不为。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
做学问知识日增,修道德欲望日损,损而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无为而无所不为。治理天下常用太平无事,及其有事,便不足以治理天下。
四十九章
圣人无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,得*善。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,得*信。圣人在天下,怵怵;为天下,浑其心。百姓皆注其耳目,圣人皆孩之。
*得-有本作“德”。
圣人无私心,以百姓之心为心。善良者我善待,不善良者我亦善待,德之善。诚信者我信任,不诚信者我亦信任,德之信。圣人在天下,戒惧警惕;为天下,浑沌其心。百姓都专注于耳目灵通,圣人皆抚爱之。
五十章
出生入死。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,人之生,动之死地,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盖闻善摄生者,陆行不遇虎兕*,入军不被甲兵。兕无所投其角,虎无所措其爪,兵无所容其刃。夫何故?以其无死地。
*兕-音寺,雌犀牛。
人生就是出于生而入于死。安生者十中有三,夭死者十中有三,本可安生,自寻夭死者,十中有三。为什么?因其生活太奢靡。据说善于养生者,行于陆地不遇虎兕,入于军中不遭兵刃。兕无处投角,虎无处放爪,兵无处容刃。为什么?因其无死地。
五十一章
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故道生之,德畜之,长之育之,成之熟之,养之覆之。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道生万物,德畜万物,万物成形,自然之势形成。于是万物都尊道而贵德。道之尊,德之贵,无须施令而自然常存。所以道生万物,德畜万物,长育,成熟,养护。生万物而不据有,理万物而不自恃,长万物而不主宰,这是自然法则。
五十二章
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。既知其母,又知其子。既知其子,复守其母。没身不殆。塞其兑,闭其门。终身不勤*。开其兑,济其事,终身不救。见小曰明,守柔曰强。用其光,复归其明,无遗身殃,是谓习*常。
勤-“瘽”借字,瘽-音勤,病。*习-通“袭”。
天下万物从“有”开始,作为天下万物的起源。既知起源,进而知万物。既知万物,复守其起源,终身不危险。塞其耳目,闭其门户。终身不病。开其耳目,济私其事,终身不救。见识微小是明,守持柔弱是强。用其光华,复归其明本,不留祸患,是承袭常理。
五十三章
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,唯施*是畏。大道甚夷,而人好俓。朝甚除*,田甚芜,仓甚虚,服文彩,带利剑,厌饮食,财货有余,是谓盗夸。非道也哉!
*施-有本解作“迤”,迤-音以,斜伸。*除-殿阶。
使我坚定信念,走上大道,唯穷奢极欲是畏。大道非常平坦,而人好走邪俓。朝殿甚巍峨,田地甚荒芜,仓库甚空虚,(朝官们)穿着华服,佩带利剑,吃厌美食,财货有余,这是强盗的奢夸。太无道了!
五十四章
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孙祭祀不辍*。修之身,其乃德真;修之家,其德有余;修之乡,其德乃长;修之于国,其德乃丰;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普。故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以国观国,以天下观天下。吾何以知天下之然?以此。
*辍-音绰,舍弃。
善建德者不可拔,善抱德者不可脱,子孙将祭祀不绝。修德于身,其德乃真;修德于家,其德有余;修德于乡,其德乃长;修德于国,其德乃丰;修德于天下,其德乃普。因此以一身之德观治身之道,以一家之德观治家之道,以一乡之德观治乡之道,以一国之德观治国之道,以天下之德观治天下之道。我如何知道天下之状?以此。
五十五章
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毒虫不螫,猛兽不据,玃*鸟不搏。骨弱筋柔而握固。未知牝牡之合而朘*作,精之至。终日号而不嗄*,和之至。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已。
*玃-通攫,攫-音决,爪抓。*朘-音罪(一声),男孩生殖器。*嗄-音厦,嘶哑。
德行深厚者,可比于出生婴儿。毒虫不螫他,猛兽不抓他,玃鸟不搏他。骨弱筋柔而紧握拳。未知雌雄交合而阳举,精盛至极。终日哭号而不嘶哑,和谐至极。知和是常,知常则明,有益于生是祥,理智战胜意气是强。物强壮则衰老,叫做不道,不道早亡。
五十六章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塞其兑,闭其门,挫其锐,解其忿,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。故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亦不可得而害,不可得而贵,亦不可得而贱。故为天下贵。
知“道”者不言,言“道”者不知。塞其耳目,闭其门户,挫其锐气,解其怨忿,和其光焰,混同其尘,就是与道相同。所以不可得道而亲道,不可得道而疏道;不可得道而利道,亦不可得道而害道,不可得道而贵道,亦不可得道而贱道。因此为天下所尊崇。
五十七章
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然?以此。天下多忌讳,而人弥贫;人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法物滋彰,盗贼多有。故圣人云:「我无为,人自化;我好静,人自正;我无事,人自富;我无欲,人自朴。」
以平正治国,以奇谋用兵,以无事的态度治理天下。我怎知这样?以此:天下禁令越多,而人民越贫困;民间兵刃越多,国家越昏乱;人们越伎巧,奇物异事越泛起;法令越彰著,盗贼越多。所以圣人说:「我无为,人自化;我好静,人自正;我无事,人自富;我无欲,人自朴。」
五十八章
其政闷闷,其人醇醇;其政察察,其人缺缺。祸,福之所倚;福,祸之所伏。熟知其极?其无正。政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是以圣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害,直而不肆,光而不曜。
政事沉闷,则民淳朴;政事苛察,则民亏缺。祸,福倚伏其中;福,祸包藏其内。谁知其中究竟?其无律可循。正变为邪,善变为妖。人之迷惑,由来已久。所以圣人方正而不割损,廉利而不伤害,直率而不放肆,光明而不耀目。
五十九章
治人事天,莫若啬。夫唯啬,是谓早服。早服谓之重积德。重积德则无不克,无不克则莫知其极。莫知其极,可以有国。有国之母,可以长久。是谓深根、固蔕、长生、久视之道。
治理人侍奉天,莫过于节俭。因为节俭,就是早服道。早服道就是重积德。重积德则无所不克,无所不克则道行无边。道行无边,可以有国。有国之君,可以长久。就是深根、固蔕、长生、久视之道。
六十章
治大国若亨*小鲜。以道莅天下,其鬼不神。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伤人。非其神不伤人,圣人亦不伤人。夫两不相伤,故得交归。
*亨-古通“烹”。
治理大国如同烹煮小鱼。以道莅临天下,鬼都不灵。不是鬼不神灵,其神不再伤人。不但其神不伤人,圣人也不伤人。于是两不相伤,德交相返归于道。
六十一章
大国者下流,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。牡*常以静胜牝*,以静为下。故大国以下小国,则取小国;小国以下大国,则取大国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如取。大国不过欲兼畜人,小国不过欲入事人。此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*牡-雄,牝-雌。本句牡牝颠倒,各本为“牝常以静胜牡”。
大国者处于下游,天下交汇之处,乃天下之母。雌性常以静胜雄性,以静为谦下。因此大国以谦下对待小国,则聚小国;小国以谦下对待大国,则趋大国。所以或谦下以聚,或谦下而趋。大国不过是要兼并人口,小国不过是想入朝参政。这样两者各得所求,大国宜谦下。
六十二章
道者,万物之奥。善,人之宝;不善,人之所不*保。美言可以市尊,行*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马,不如坐进此道。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?不曰求以得,有罪以勉,故为天下贵。
*不-有的传本无此字。*行-有本句前有“美”字。
道,是万物之藏所。善,是人之法宝;不善,为人所不保。美言可获市人尊重,美行可以有益于人。人有不善之处,为何要嫌弃?所以天子即位,设置三公,祭祀时虽然拱璧在先驷马随后,不如坐而进献此道。古时为何如此珍贵此道?不是说有求必应,有罪得免吗?所以为天下贵。
六十三章
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大小多少,报怨以德。图难于易,为大于细。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,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。
作为“无为”,从事“无事”,体味“无味”。大起于小,多出于少,以德报怨。解难于易,为大于细。天下难事,必从易作起;天下大事,必从细作起。由于圣人始终不自为大,所以能成其大。轻诺者必寡信,多易者必多难,由于圣人总是从难处着想,所以始终无难。
六十四章
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,其脆易破,其微易散。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民之从事,常于几成而败之。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是以圣人欲不欲,不贵难得之货;学不学,复众人之所过。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。
安定时容易把持,未有征兆时容易谋划,脆弱时容易破解,微小时容易消散。未有之前先作,未乱之前先治。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妄为者必败,占有者必失。由于圣人无妄为,所以无败;无占有,所以无失。民间做事,常于快要成功时失败。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所以圣人以“不欲”为欲,不以稀有之物为贵;以“不学”为学,平复众人所犯的过失。以维护万物之自然状态而不敢妄为。
六十五章
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人,将以愚之。民之难治,以其多智。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知此两者,亦揩*式。常知揩式,是谓玄德*。玄德深远,与物反,然后乃至大顺。
*揩-应为“楷”。楷式-典范、模式。*玄德-自然法则。
古代善为道者,并非让人开悟明智,而是让其保持敦厚。民所以难治,就因其智巧太多。以智巧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巧治国,国之福。知道这两点,也就是楷式。常知楷式,就是玄德。玄德深远,与追名逐利反道而行,然后达到大顺。
六十六章
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人,必以言下之;欲先人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,处前而人不害,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。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与之争。
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,以其善于处下,所以能为百谷之王。因此圣人要想处人之上,必言辞谦下;要想处人之先,必退身其后。所以圣人处上而人们不觉负重,处前而人们不觉妨害,于是天下乐推捧而不厌弃。由于其不与人争,所以天下无人能与之相争。
六十七章
天下皆谓我大,不肖。夫唯大,故不肖。若肖,久矣其细!我有三宝,持而宝之: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夫慈,故能勇;俭,故能广;不敢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长。今舍慈且勇,舍俭且广,舍后且先,死矣。夫慈,以战则胜,以守则固。天将救之,以慈卫之。
天下都尊我为大,无物可比。正因为大,所以无比。如果有物可比,早就细小平常了!我有三宝,守持并珍惜:一是慈爱,二是节俭,三是不敢为天下先。慈爱,就能无畏;节俭,就能广大;不敢为天下先,就能成大器。如今舍慈而好勇,舍俭而贪广,舍后而争先,必死。由于慈爱,战则能胜,守则稳固。天将要救他,就以慈爱护卫他。
六十八章
古之善为士者不武,善战者不怒,善胜敌者不争,善用仁者为下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以用人之力,是谓配天古之极。
古代善做武士者不好武,善战者不发怒,善胜敌者不强争,善用仁者姿态谦下。这就是不争之德,就是利用他人之力,就是符合最高自然准则。
六十九章
用兵有言:「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。」是谓行无行,攘无臂,仍无敌,执无兵。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故抗兵相加,则哀者胜。
用兵打仗有这样的话:“我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” 。所谓走无行之路,捋无臂之袖,扔无兵之敌,执无器之刃。祸大不过轻敌,轻敌几乎丧失我之三宝。两军对垒实力相当,哀悯的一方获胜。
七十章
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言有宗,事有君。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。知我者希,则我者贵。是以圣人被褐怀玉。
我的话甚易懂,甚易行。天下无人能知,无人能行。我说的话有宗旨,我做的事有根据。人们因为无知,所以不了解我。了解我者稀少,学习我者珍贵。所以圣人穿粗衣怀美玉。
七十一章
知不知上,不知知,病。是以圣人不病。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
知以为不知,最好,不知以为知,弊病。因此圣人无病。他以“弊病”为病,所以不病。
七十二章
民不畏威,大威至。无狭其所居,无厌其所生。夫唯不厌,是以不厌。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
民众不怕威吓,则威烈之事将至。不要逼其居所狭窄,不要迫其厌弃生活。只有你不厌弃民众,民众才不会厌弃你。所以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自见自贵取自知自爱。
七十三章
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,知此两者或利或害。天之所恶,孰知其故?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,坦然而善谋。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
勇于“敢”则杀,勇于“不敢”则活,可知这两者哪个有利哪个有害。老天所厌恶的,谁知道缘故?自然法则,不争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,坦然而善谋。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
七十四章
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若使常畏死,而为奇者,吾执得而杀之,熟敢?常有司杀者杀。夫代司杀者杀,是谓代大匠斲*。夫代大匠斲,希有不伤其手。
*斲-音拙,砍。
民众不怕死,用死来吓唬他有何用?要使民众常怀怕死之心,而对胆大妄为者,我捕而杀之,谁还敢?常有执法者依法司杀。你代执法者杀人,就是代木匠抡斧。而代木匠抡斧,少有不伤其手的。
七十五章
民之饥,以其上食税之多,是以饥。民之难治,以其上有为,是以难治。人之轻死,以其生生之厚,是以轻死。夫唯无以生为者,是贤于贵生。
民众饥苦,是由于统治者赋税太多,所以饥苦。民众难以统治,是由于统治者强行妄为,所以难统治。民众轻死,是由于统治者生活奢靡,所以轻死。因此生活无着者,要比高高在上者更有贤能。
七十六章
人生之柔弱,其死坚强。万物草木生之柔脆,其死枯槁。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是以兵强则不胜,木强则共*。故坚强处下,柔弱处上。
*共-“折”字之误。
人生在世很柔弱,死后很僵硬。万物草木生时柔脆,死后枯槁。因此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所以用兵逞强则不胜,草木强硬则折损。故坚强处于下,柔弱处于上。
七十七章
天之道,其犹张弓!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,有余者损之,不足者与之。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;人道则不然,损不足,奉有余。熟能有余以奉天下?其唯有道者。是以圣人为而不恃,功成不处,斯不见贤。
自然法则,如同拉弓!高了压低,低了举高,多余的减掉,不足的补上。自然法则,减少有余而弥补不足;人间之道则不然,剥损不足的,供奉有余的。谁能将有余拿出来供养天下?唯有有道之人。所以圣人作为而不自恃,功成而不居功,不显露其贤明。
七十八章
天下柔弱莫过于水,而攻坚;强莫之能先。其无以易之。故弱胜强,柔胜刚,天下莫能*知,莫能行。故圣人云:「受国之垢,是谓社稷主;受国不祥,是谓天下王。」正言若反。
*能-各本作“不”。
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,但是攻坚;强硬之物不能胜过它。因其无可替代。所以弱胜强,柔胜刚,天下无人能知,无人能行。因此圣人说:“承受国家屈辱者,就是社稷之主;承受国家灾难者,就是天下之王”。正话如同反说。
七十九章
和大怨,必有余怨,安可以为善?是以圣人执左契,不责于人。故有德司契*,无德司彻*。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
*司契-周代掌契官。*司彻-周代掌税官。
调解大怨,必留下余怨,怎样才能妥善?所以圣人执借据,不逼人还债。因此有德者如同保管契据,无德者如同征收租税。天道无偏爱,常给与善人。
八十章
小国寡人,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使人重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舟轝*,无所乘之;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。使民复结绳而用之。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,邻国相望,鸡狗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
轝-音于,同“舆”,车。
小国寡民,有兵器也用不着,让人们看重生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车船,无所乘坐;虽有武器,无所陈列。让民众回复结绳记事的方式。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,邻国相望,鸡狗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
八十一章
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己愈有,既以与人己愈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
诚信之言不华美,华美之言不诚信。善道者不争辩,争辩者不善道。真知者不杂博,杂博者不真知。圣人不自积,越帮助他人自己越有,越施与他人自己越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
页:
[1]